【雅昌专稿】韩玉臣:璞心逐梦
发布时间:2022-11-07

  画画之于韩玉臣,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其自幼喜欢爱好。韩玉臣生长于河北邯郸,就画画而言,与同时代的人相比是幸运的。

  邯郸是革命老区,建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其纪念堂中的几幅巨大的抗日题材历史油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极为少见的。韩玉臣从小耳濡目染,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1963 年,韩玉臣 9 岁时,因画了张木刻的雷锋像,便有了“小画家”的雅号。1968 年,因各种机缘初识油画。

遇恩师走上油画之路

  1972 年,韩玉臣参加邯郸市美术创作学习班时,工人文化宫的领导把在邯郸磁县参加劳动的中央美院的李桦和苏高礼两位老师请来对学生进行辅导。经过三个多月的点拨指教,使韩玉臣开始理解素描的结构塑造,认知了正统的油画写生方法。这次难得的机遇,为他之后的自学奠定了基础。

  从市里学习回来之后,韩玉臣犹如有了学习的钥匙,趁热打铁,利用一切时间画速写、练素描,尝试油画写生,节假日便去画太行山风景、画老农。伴随着其写生技艺不断提高,他的画家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然而因为家庭原因,不能进美院深造,又有本职工作牵绊,韩玉臣绘画水平的提高只能依靠不断寻找老师指导、凭借刻苦练习来实现。

清漳河畔 25x32cm 油画 1973年

太行老农 40x30cm  油画 1975年

王士宝 40x30cm 油画 1981年

  “1976年中央美院招生,河北省我考了第一名,由于家庭原因没有走进中央美院。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小学6年级学历再次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进大学。从此我的油画创作之路只能是自学,而且非常坎坷漫长。”

  好在1974 年,他结识了中央美院的梁玉龙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拿着自己的写生作品请他指教。1978年,又拜著名画家张文新为师,40 多年受益颇多。

  “1978年,著名画家张文新到邯郸创作《巍巍太行》,我给他当模特儿,打下手。张文新早年师从罗工柳和王式廓,又参加了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在中国油画界堪为色彩表现的大家。由此,我与张老师的师生情谊延绵至今,受益颇多。”

女青年  韩玉臣  油画  37x29cm  1981年

承德秋色 韩玉臣  油画  31x21cm  1985年

电大老师 韩玉臣  油画  41x53cm  1985年

  韩玉臣认为,写生是画家亲近自然、体验生活、锤炼技艺的最佳途径。虽然自己不是职业画家,但为圆画家梦,常年坚持写生。油画肖像《幼儿教师》《女青年》《电大老师》,素描《旅店服务员》《小凤英》等作品,就是他星期天、节假日操刀的成果。1981 年、1984 年和 1986 年,他还 3 次外出写生,使自己对油画技法的认识、对色彩变化的理解逐步深化。与此同时,他还将写生积累的绘画技能和理性感悟转化到油画创作上,两幅作品先后入选省市美术展览。

  正当韩玉臣踌躇满志,准备在美术事业上一展身手时,1987 年命运偏偏将他扔入商海。为上万名员工生存努力,他只能全力以赴应对,与自己钟爱的油画创作渐行渐远。

重拾画笔,写生成为必修课

  此后数年,为了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韩玉臣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练书法、玩摄影。连续十几次去西藏采风,那里山川的大美,百姓的至纯,重新焕发起他画画的激情。

  2009年,韩玉臣重操搁置了22 年的画笔,为了更好地把握形象,丰富色彩表现,克服照片化倾向,写生遂成了他每年的必修课。这样也就有了 2014 年先去西藏山南写生,而后又开启了连续8 年17次,近300天的油画写生之旅。

夫妻天合 韩玉臣  油画 46x35cm  1986年

张家界十八将军山 韩玉臣  油画 36x47cm  1986年

挺拔的白杨树 韩玉臣  油画 50x50cm  2018年

  持之以恒、近似疯狂的写生实践,使韩玉臣对模特儿形象的刻画、精神气质的捕捉不断深化,日趋老练。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无论是太行农民还是少数民族形象,无论是风景还是动物,他都能很快地将其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韩玉臣对艺术的疯狂还体现在他对时间的管理上,韩玉臣一方面要管理拥有2.6万人的企业,一方面圆自己的画家梦。早晨出门到公司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为了节省半个小时的时间,他7点半从家出发,路上买一个烧饼,然后在车上解决早餐问题。到单位之后,原则上上午不开会,整个上午用来画画,中午吃碗面就解决了午餐,下午处理公司的事情,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工作、画画,放下笔就开会,拿起笔就画画,一年只有大年初一这一天休息。外出写生的时候,也是争分夺秒,当学生还在睡觉的时候,韩玉臣会六点准时起来,7点开画,8点吃饭,每天如此。

老房前的留念  韩玉臣  油画 135x230cm  2021年

光影 韩玉臣  油画 60x130cm  2020年

盛装的哈尼族姑娘 韩玉臣  油画 80x60cm  2020年

  韩玉臣最缺的就是时间,他需要把时间安排到最佳的状态。

  正是这份坚持,韩玉臣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韩玉臣的写生足迹不仅在家乡太行山,还有西藏、内蒙古、新疆,更有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并通过与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沟通和描绘,感知到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特点、精神境界,同时还了解了当地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历史变迁。

  他连续 3 次去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在与百姓同吃同住的生活中,认知了藏族人民的刚毅骨气,不仅体现在其雄壮结实的体态和棱角分明的五官上,更是常年累月的生活状态争使然。

甘南楞本刀 韩玉臣  油画 150x80cm  2017年

侗寨小乐队  韩玉臣  油画 135x235cm  2022年

  随着写生的不断深入,能力的不断增强,韩玉臣又有意识地把人物写生由单个形象扩展到 135 厘米x230 厘米大尺寸多人物组合,把风景写生由不足 1 平方米,扩展到四、五平方米之巨。如此大尺寸又是现场将模特儿一一表现在画布上,决非易事,要在强烈外光下,奋战七、八天才得以完成。这样的作品画面内涵更多,视觉冲击力更强。他也在写生过程中锤炼了意志。

璞心逐梦,壮心不已

  2022年11月3日,“璞心逐梦——韩玉臣油画写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韩玉臣油画写生作品100余件,呈现了艺术家50年来的写生之路。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先生致辞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韩玉臣的创作,由稚嫩生疏到流畅帅气,由微小尺寸到巨幅创作,由单个头像到多人物组合,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印痕。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高度评价了韩玉臣通过50年刻苦实践,他终于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这两个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与韩玉臣交往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很真诚,对生活充满一种激情。所以在他的笔下,那些人物都是可以对话的。他用写生的方法来跟他们进行交流,也就是用艺术之美、用他纯朴的心,来赞美他们。所以这些作品充满了温度。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指出,此次韩玉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写生作品展,一定会让更多的美术界朋友,以及广大观众,全面了解画家几十年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认为,韩玉臣因人生的境遇,虽未能在合适的年龄接受严格系统和长时间的院校训练,但由于他对绘画的热爱与先天的悟性,经过持之以恒的刻苦实践,不但具有了较系统的专业技能,且先后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还荣获诸多国际奖项。韩玉臣取得成功的不争事实告诉我们,热爱是通向艺术的捷径。

  同时,还谈到,积极探索,勇于突破是他与韩玉臣多年接触中,感觉出他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明显的特性。在画了几十年写生,积累了大量创作,较好地把握了油画写生的色彩规律之后,已近古稀之年的韩玉臣,仿效前辈大家的晚年变法,开始尝试大尺幅风景写生和多人物组合写生。这不仅需要胆魄,还需要解决透视焦点、构图灵动、色彩统一等技术问题。他不仅努力践行,而且成效显著。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韩玉臣的精神尤显难能可贵。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致辞

  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讲到,画家对于时代的记灵,既可以描绘和再现他所处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日常视角描写他身边人的生活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叙事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切地展现一个变革时代的社会风貌。

  这里展出的韩玉臣作品,最富于意义的,并不是其油画技巧的高低,而是他作为一个画者,20世纪70 年代开始通过画笔记录的他身边人的日常生活形象。从70 年代中期的太行农民,到80年代烫起卷发的青年女性,再到新世纪开始走向小康生活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牧民、茶农和歌手,这些形象的捕捉没有历史事件描绘的厚重,却以平凡人原本的生活相貌折射了国家50年波澜壮淘的历史巨变。这或许就是写生的意义。

  对韩玉臣来说,常年的写生不仅提高了自我的画技,同时也逐渐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艺术家韩玉臣致辞

  “外出写生虽然艰苦辛劳,风吹日晒,但它让我兴奋,令我激动,使我抛弃商海中的诸多无奈和烦恼,将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与朴实善良的百姓交往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从1963年韩玉臣画“雷锋像”到今天,韩玉臣走过了60年的艺术道路,正是60年的坚守,我们才能在今天看到一个艺术家韩玉臣。

  韩玉臣说自己的名字里面有玉,所以他是璞心逐梦,并且这个梦刚开始圆,离真正实现还有相当漫长的历程。

  “我将不懈努力继续走下去,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展览:呈现艺术家50年创作历程

  此次展览分为“梦想萌发与艰难自学”“浓郁深切的太行情结”“倾心描绘多民族风貌”等3个部分,呈现了艺术家50年来的写生之路。

展厅现场

 

梦想萌发与艰难自学

展厅现场

  这个单元展出的《清漳河畔》《太行老农》 等作品,就是当年尝试写生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画家两次痛失到中央美院深造的机遇只能走上艰辛漫长的自学之路。从1981 年的邯郸涉县,到1985 年的北戴河、承德,再到1986 年的张家界桂林的写生之履,大量的习作,印证了画家力图通过刻苦实践向专业化迈进的孜孜探索和不懈追求。

 

浓郁深切的太行情结

展厅现场

  画家生长在太行山下,纵横巍峨怪石嶙峋的千里大山,给了他宽广胸怀和无限灵感。用笔描绘太行之雄泽壮观,用心抒发对山民的热爱崇敬,成为画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使命。借地利之便画家稍有空闲便扎进山村,走街串户搜集素材。在繁忙纷杂的工作之余,也会专门安排一段时间住在某个山村,集中精力画一批写生。这个单元展出的作品,从题材看,有风景、肖像,也有日常劳作的场景;从表现形式看,有小景、场面,也有多人物组合。这些生动地展现了大行山的独特风貌,多角度、立体地刻画了山区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境界透过这一幅幅作品,观众可以感悟到画家拳拳的赤子之心和殷殷的家乡情怀。

 

倾心描绘多民族风貌

  画家对西藏题材情有独钟,缘于1972 年欣赏到了董希文的西藏油画写生、1977 年观看陈丹青 《泪水洒满丰收田》受到的震撼。2006 年后,他数十次到藏区采风写生,领略了那里山川的大美和百姓的至纯。为了解决照片化的趋向,画家坚持通过写生提高技艺,确保本体语言鲜活的理念,每年数次外出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展厅现场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藏民族的纯朴坚毅,蒙古族的粗犷强悍,有维吾尔族的绰约妩媚,哈尼族的秀气率真;更有侗族乐手的欢快,俄罗斯族舞者的热情奔放。他画面描绘的风景,有雪峰冰川的壮观,呼伦贝尔草原的广袤,还有元阳梯田的光影变幻,侗乡田园的油菜花黄。参观这些写生,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知万里神州的宏大,华夏多民族的和谐

  【结语】看完整场展览,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真心热爱的话,到底可以付出多少。韩玉臣对于艺术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执着和付出的心力、行动非常让人钦佩。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他仍然奔波在追求艺术之梦的道路上,这份对理想的坚持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让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