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木繁茂,绿意盎然。2025年7月21日—8月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荣誉教授韩玉臣带领学生,赴海拉尔和阿里河,进行了为期20天的写生。这是他继11个少数民族写生之后,再度用画笔记录珍贵的民俗风情,为华夏文明艺术宝库留下生动的图画印记。
呼伦贝尔聚居着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样貌服饰、生活习惯、住所环境,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韩玉臣将蒙古包、撮罗子等原始建筑以及各种古朴物件,与身着民族服饰的模特组合在一起,以率意灵动的笔触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完成了15幅油画写生。
8月23日上午,在韩玉臣美术馆9楼举办了“韩玉臣呼伦贝尔油画写生研讨会”。会议由美术馆执行馆何家骢主持,邯郸学院原党委书记杨金廷、邯郸市文联副主席李雪明、邯郸市美协主席柴宗洁、邯郸市摄协主席王子国、邯郸市书协主席李琦、邯郸一些著名画家,邯郸油画学会、书法家协会、王雪涛花鸟画研究会、韩玉臣高研班学员,以及河北电视台、邯郸日报、邯郸晚报、北京雅昌艺术网、星驰传媒等媒体记者共百余人汇聚一堂,共赏画家韩玉臣一行的佳作,探讨绘画技巧与写生实践的现实意义。
活动伊始,与会者首先观看了纪实短片,沉浸式了解呼伦贝尔的风土人情与写生故事。随后,韩玉臣热情地为大家分享了此次写生的全新体会:“时隔三年我再次到呼伦贝尔写生,将古老的生活习俗与当下的精神风貌定格于画布,力求让观者通过作品穿越时空,感受民族文化的深邃与变迁,感受中华大地历史的厚重。”
在艺术交流环节,与会领导与艺术界代表各抒己见,高度评价了韩玉臣写生时对光影捕捉的高超技巧,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大胆取舍,对少数民族特征形象的真切表现。
杨金廷和李雪明一致赞扬了韩玉臣执着的艺术精神与创作方向,指出其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情感真挚,他以实际行动创新艺术表达,以更加饱满的民族形象镌刻丰富的时代图景。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像韩玉臣先生一样初心如炬,铸就文化根魂。
柴宗洁、李琦、王子国、马振山、李良辰、田树平等艺术家纷纷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风情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不竭源泉,在未来创作中会向韩先生学习,用多元形式展现民族大美与中华文明的璀璨。
韩玉臣先生白天带领大家进行户外写生,晚上不辞辛劳,将学员们聚集到一起,指导大家画人物素描。作为韩老师的学生,宁成方与王二红在现场真诚分享了此次写生的感悟,对老师深厚的艺术造诣,惜时如金的刻苦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此次写生研讨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为大家进一步打开了多元视角,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更让艺术家们坚定了“艺术来源生活,艺术服务人民”的创作方向,推动邯郸乃至河北省文艺事业迈上新的高峰。
部分作品赏析
《鄂伦春老猎人莫贵永》
尺寸:150×80cm
用时:4个下午
《热情的蒙古大妈莲花》
尺寸:130×85cm
用时:3个上午
《人高体壮的巴根那》
尺寸:130×85cm
用时:3个上午
《四胡传承人齐宝》
尺寸:100×80cm
用时:3个下午
《鄂伦春撮罗子前的鄂成钢》
尺寸: 130×85cm
用时:3个下午
《憧憬》
尺寸:150×80cm
用时:3个上午
《顾盼》
尺寸:150×80cm
用时:3个下午
《白桦林》
尺寸:80×150cm
用时:2个半小时
《松树林》
尺寸:100×80cm
用时:2个半小时